Picupthesesame is a non-binary organism based in Tokyo and London. We focus on female/queer/sinophone practitioners and artists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promote artistic projects in visual cultures. Through our artistic promotion, picupthesesame aims to share a mutual support art space and decompose the ubiquitous hegemonic masculinity.

︎About
︎Instagram




撿芝麻專訪|陳孟涵:推測性歷史,數字考古與永恆


November 2022



陳孟涵擅長提取自然中的符號與隱喻,通過數字生成與重塑來模擬呈現出荒誕的敘事。她的作品周旋於史實,歷史敘事和純虛構之間,將「具象」,「留白」和「想象」串聯成極具詩意的作品,形成了既隱晦又悠長的表達。

我們以陳孟涵剛結束的倫敦個展「Unearthed」為契機,跟她聊了聊創作與思考的事情。


︎

ABOUT ARTIST



陳孟涵於(b.1998,北京)現工作和生活於倫敦。她於紐約大學取得藝術史學士學位,碩士畢業於切爾西藝術學院純藝專業。

陳孟涵以准考古學的方式進行雕塑,裝置和紙本的創作。她以作品為證據編織線索,還原遺失或推測性歷史,並游走於史實,歷史性敘事和幻想文學之間。她常常提取自然中的符號與隱喻,通過數字生成和重塑,與自然拾得物相並置。通過仿制歷史語境,她的創作反思社會構建記憶在當今數字時代中的虛實邊界。


Website:maggiemenghanchen.com
Instagram:m_a_9_s




陳孟涵在展覽現場的照片


以下採訪P=picupthesesame, 陳=陳孟涵



P:你的創作靈感通常來自哪裡?



陳:其實沒什麼是靈光一現的,就是在自己的創作語言上不斷研究和摸索。理論和視覺的內容同時看。最近視覺的研究很多是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線上資源庫!(https://www.metmuseum.org/art/the-collection)





幻影 I, 2022 / 幻影 II , 2022
木頭纖維PLA,紙板,藍曬於卡紙
24 x 16 x 12.5cm


P:近兩年你的作品中常出動物的形象,是什麼契機開始在作品中呈現動物形象的?



陳:我大學畢業的研究課題是西方藝術史中的怪物和怪異風格 「Monsters and the Grotesque」。當時看了好多聖經里描述的,和中世紀裝飾手抄本里畫的怪獸。

還有我覺得自然是完美的!動物和自然讓人類謙卑和敬畏,跳脫出個人生活的局限。

但話說回來我的作品也不是關於某個動物本身,而是關於「speculative history」 (推測歷史:a field of historical inquiry that uses counterfactual specula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to reflect upon our present society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 of memory.)模擬和重塑可能在歷史中發生的敘事和與其相關的物品。它周旋於史實,歷史敘事和純虛構之間。

史實:一千年以前人們用稻草搭馬廄

歷史敘事:耶穌出生在一個馬廄

純虛構:耶穌出生在一個馬廄,旁邊有唐僧的白龍馬,和四個霍比特人幫他接生。



新遺跡 I , 2022木頭化石,木頭纖維PLA
30 x 30 x 5cm



新遺跡 II , 2022
木頭化石,木頭纖維PLA,稻草
⻁頭雕塑18 x 18 x 16cm,化石單塊約32 x 32 x 2cm


現代文明前,動物佔人類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從遠古的動物崇拜,因為馬,老虎,獅子等有遠超人類的力量和速度,到規訓動物,讓部分動物輔助人類生活。所以動物自然成為我在模擬中很好的主題。


P:你早期的作品是以純虛擬影像的形式呈現的,但近期開始把考古學跟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做成虛假的遺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轉變?



陳:最開始我是學理論的,學習過很多圖像,但沒接觸過製作,後來自己學了一些軟件。我喜歡擁有和製作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忠於實體的存在和物質性。不當藝術家可能去設計傢具。







⻁首與爪,2022泡沫聚苯乙烯,丙烯
95 x 95 x 100cm


P:為什麼選擇考古學進行作品的融合?



陳:其實跟考古學這個學科關係不大,關鍵詞應該是「超越 transcend」。

一個是為啥人們喜歡收集古玩,富人收藏古董,中產階級去潘家園或跳蚤市場。其實根源於心理學和人性。根據Baudrillard的理論,人們想擁有年齡比他們大,見證過歲月的物件,因為它們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時間。可能說到底還是死亡恐懼的體現。

另一個是根據榮格,假如人類文明是橫坐標軸,不斷向前,那麼任何時代在科技文化方面都有它的上限。如果要在短暫的生命中尋找永恆和超脫,就要發展縱坐標軸。首要方法就是內觀,還有就是探尋歷史和宗教。




殘片 I,2022木頭纖維PLA,OSB木板,稻草,鋼
140 x 70 x 160cm


P:看你的雕塑和裝置作品,會感受到一種詩意,一種又隱晦又悠長的表達。可以聊聊這種「詩意」嗎?



陳:我覺得這個詩意是因為「具象」,「留白」和「想象」。

具象- 抽象的反義詞!它是個體驗式,容易身臨其境共情,而不是需要邏輯思考來理解的作品。

留白- 標題以人命名,實際卻貌似是一個人的物品和生活環境,就有很多延伸空間。

想象- 貌似基於現實,又在現實之外。






⻝生肉者,2021
木頭化石,木頭纖維PLA, 樹脂,稻草,不鏽鋼


P:在《百⻢全景圖》和《雙連畫》的製作過程中,是怎麼想到要用宣紙捲軸作為載體來呈現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的?



陳:就是模擬吧。宣紙捲軸是已知的,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只是模擬的方式。其實也想試試工筆畫,但我不會哈哈。我的主要技能是處理電子圖像和模型。






雙連畫:⻁與豹的肖像研習,2022
捲軸;藍曬於宣紙
單幅45 x 140cm


P:你覺得現代科技與自然是什麼關係?



陳:這道題太難了我活得太短了!


P:在創作時遇到壓力會怎麼緩解?會有緩衝的時間嗎?如果有的話,通常會幹什麼?



陳:哈哈,我是習慣循序漸進的工作,有個長期目標,每天做一點。每天不能工作太久,不熬夜。太累太急的時候會出錯,適得其反。但有重要deadline的時候又總是想超額完成,把自己逼死。

越忙其實越該和自己的內在生命能量連接。每個人內心都有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我的具體方法是瑜伽和冥想!


P:如果有一次可以變成動物的機會,會選擇變成什麼,為什麼?



陳:還是當人,可以當當男的。





/ 正在展覽 /

THE BODY OF NON-BODY

藝術家 Artists:
陳孟涵 Maggie Menghan Chen
黃含康 Hankang Huang
金贊頌 Chansong Kim
麥海士 Mahesh Singh

展期 Duration:
2022.11.8 / 2023.2.12

地點 Address:
上海市莫乾山路50號6號樓105
50 Moganshan Rd, Rm 105, Bldg 6. Shanghai



11:50:37
Monday Nov 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