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芝麻專訪|徐今今:我是她們聲音的容器
April 2024

徐今今為我們導覽時,「庇護」是提及非常頻繁的一個詞語。確實如此,展覽中出現的紗簾和帷帳等材料都讓人聯想到柔軟、安全與被包裹的場所。但今今說,她不希望這裡僅成為女性逃避與躲藏的場域,她意圖提示女性觀照自身,也呈現了看展觀眾作為局外人目擊了這一切的存在。
「我意識到無論女性的處境如何,她們總是用心點綴自己的臨時居所——該在地性影像裝置試圖重新拾起在她們臥室里拍攝的碎片記憶,邀請觀眾通過近距離關懷和觸摸來‘傾聽’。 」
︎
ABOUT ARTIST
徐今今(b.1994)生活工作於上海和紐約的觀念藝術家/詩人。徐今今的觀念藝術作品源自詩歌,流動於實驗影像、聲音裝置和行為藝術等跨媒介領域。通過審視親密關係中的禁忌,以及那些探測我們共情邊界的陌生關係,創造一種見證詩學(poetics of witness)。2017年,徐今今在美國Thomas J.Watson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為期一年的九國之旅,在邊緣地帶收集有關流離失所女人的秘語。
個人網站:jinjinxu.com
Instagram:jinjinxustudio
以下採訪P=picupthesesame
P:展覽里第一個part的裝置,觀眾似乎覺得這個空間很適合冥想或聚會。是如何想到要做這樣一個裝置的?
這個裝置基於蒼蠅網——通常能在上海街道上看到。我一直對蒼蠅網著迷,因為我想知道蒼蠅如何飛進來卻無法離開。它本是一個令人窒息的,被困住的空間,在此你可以聽到並不和諧的聲音,女性們在集體說話。然而,當你走到空間的某處,個別女性的聲音更變得更清晰。這個空間的最大驚喜是,雖然我把它建成一個幽閉恐怖的空間,但它實際上在鼓勵你走入內部,並因此成為一個社群空間。內心的光芒點燃了一些原始的東西,就好像我們曾經聚集在篝火旁,傾聽和分享故事,以此理解這個世界。

P:關於展覽的第二個空間,有很多紗簾的裝置,你說是希望這裡可以作為女性的庇護所存在;附著在簾子上的鏡子,又可以讓她們進行觀照自己。可以就這個作品延伸聊一聊女性的自我成長嗎?
這件作品是由從世界各地流離失所婦女的臨時住收集的織物製成的。在2018年炎熱的齋月期間,我與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茂物郊區一群流離失所的女性居住在一起。目睹這些女性為逃避現實而睡上一整天,只因醒來的生活比睡夢更令人恐懼。此裝置將從世界各地流離失所女性家中收集的織物凝結在時間中,它們懸置在失落、臨時性、流離和倦怠中——在不確定性和恐懼之間,女性集體選擇逃避,進入夢境。
然而,我意識到無論女性的處境如何,她們總是用心點綴自己的臨時居所——該在地性影像裝置試圖重新拾起在她們臥室里拍攝的碎片記憶,邀請觀眾通過近距離關懷和觸摸來「傾聽」。
這個裝置中的鏡子反映了我們在這件作品中作為目擊者的位置——我們如何進入這個安全的庇護所,並將自己視作空間中的局外人。圖像的複雜層次通過投影、鏡子和牆壁的相互作用得到呈現。

P:現場展覽的紗簾裝置都是可觸摸的,用樹脂做成固態定型了,像是在還原當時你看到它們時的場景,這樣的設計和製作有什麼用意嗎?
我希望這個空間是暫時的,凍結在時間里,就像我們屏住呼吸一樣。它是短暫也是永恆的,面料在空間中飄動,看似溫柔,卻又難以觸摸。我想創造這種矛盾,去捕捉那些流離失所的女性在等待獲得法律地位時所感受到的介於睡夢與清醒之間的感覺。
觸摸對這個裝置也很重要,因為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女性化的感知和記憶方式。床單、枕頭是記憶的載體——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之中度過的。我們常常忽略一個事實,記憶也是物質的。在博物館裡,我們常被要求與藝術保持距離,彷彿它們是原始的、不可觸摸的,但我希望觀眾與藝術保持親密的關係,尊重我們身體的感知,走進藝術作品的空間。
P:展覽的其中一個part放置了書和錄音,是與這幾年遊歷中結識的「朋友」的對話。印象最深刻的對話是哪一段呢?為什麼印象最深刻?
有太多名字,對我來說都很珍貴。如果我必須選一個,我會選擇我和Kalsoom的對話,她是我在印度尼西亞生活時遇見的的哈扎拉婦女。她告訴我,印度尼西亞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沒有幫助她們,相反,在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中「慢慢地殺死她們」。這段對話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因為我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我們變得非常親密,所以我非常理解她的故事,並與她一起經歷。當時,她的哥哥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我也在哀悼一位朋友的去世——所以,通過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我開始明白分擔悲傷意味著什麼。
「叩擊」展覽現場


展出視頻截圖
P:我們在現場瞭解到「叩擊」這個作品運用到了女書,是什麼契機讓你瞭解到女書的?為什麼決定在「叩擊」的裝置里融入女書?
疫情期間,我在家中瞭解到女書。多年來,我一直保存著我在那次旅程中錄制的錄音,但還不知道如何處理它們——我一直在努力為它們找到合適的容器。我試圖寫詩、寫書、拍紀錄片,但都感覺不太合適。在偶然發現女書之後,我意識到這是表達女性秘密的合適媒介,是一種將女性聯繫在一起的語言。
之後,我參觀了女書發源地江永,並從最後一位在世的繼承人何奶奶那裡學會了寫它。她對我說,那是她奶奶說的,女書是天上流淚的星星。這就是裝置誕生的過程。



P:你有聊到去這些邊緣國家時,是以朋友的心態與身份去記錄的,作為朋友,聽到他們的經歷後是怎樣進行消化和思考的呢?
我本來打算把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試著以記者身份寫作,我試著拍一部紀錄片,試著在各種非政府組織做志願者,在難民學校當老師,作為聯合國難民署的翻譯等等。我嘗試以各種身份和她們住在一起,但我意識到,她們最需要的或許是一個朋友,一個真正的傾聽者。我在柏林難民營遇到一位烏乾達婦女,她告訴我,記者來寫她的故事,但從未向她提供任何幫助——她覺得自己的故事被偷走了,她對自己的敘述沒有任何權力。這就是為什麼我想首先嘗試成為她們的朋友,並思考這種傾聽的力量——然後嘗試與我周圍的人分享,試圖跨越陌生人之間的共情障礙,這就是我的裝置作品。




> 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
P:可以跟我們多分享一些製作作品過程這八年間遇到的朋友們的照片嗎?







P:觀看這個展覽時會覺得你的作品好像沒有給出任何「結論」,而是保存下這些女性的資料,觀眾通過你,看到另一個群體後開始了自發性的思考。你本身就是「鏈接」一樣的存在,很溫暖,而彼此鏈接就是女性之間最珍貴情感。你會怎麼思考自己與這個作品的關係呢?
謝謝。我確實認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集體創作的,我不聲明這些作品的所有權,如果沒有這些作品背後的女性——材料、她們的故事、她們的聲音,這些作品就不會存在。製作這些也是一種合作的努力,我徵求了她們的同意來製作這些作品——例如,這些女性幫我翻譯了她們自己的聲音,她們貢獻了她們的面料,然後,女書繼承人讀到她們的秘密,幫我把它們轉錄成女書。我想我是她們聲音的容器,一個媒介。同樣,我使用的所有物品,比如織物和鍋罐,也已經包含了很多生命和故事,我所做的只是激活它們已經擁有的生命。

感谢徐今今接受我们的采访!
/ 正在展覽 /

徐今今:叩擊——研究性藝術項目
JinJin Xu: Against This Earth,
She Knocks
展期:2024.03.31-05.26
藝術家:徐今今
策展人:祝羽捷
地址:昊美術館(上海)三樓,展廳一
上海市浦東新區祖衝之路2277弄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