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pthesesame is a non-binary organism based in Tokyo and London. We focus on female/queer/sinophone practitioners and artists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promote artistic projects in visual cultures. Through our artistic promotion, picupthesesame aims to share a mutual support art space and decompose the ubiquitous hegemonic masculinity.

︎About
︎Instagram




Cover Figures





Melody Jiaming Li




李佳銘(@mmeellooddy),朋友都喜歡叫她Melody,目前就讀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大學院的寫真專業。喜歡做手工,也喜歡探索材料的創造性。

Melody Jiaming Li is currently studying in Photo Art department of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She enjoys doing handicrafts and exploring the creativity of materials.

Melody is addicted to doing handicrafts because it brings her great calmness, a sense of healing and accomplishment when she completes a tangible product. In addition, she sells her handicrafts and participates in many markets and pop-ups. In her view, during the sales process, customers provide her with secondary explanations and creations for her work, which also brings her even more inspiration.


是寫真人也是手作人

Melody從小就很喜歡做手工,在來到日本後,一次想送朋友送生日禮物的契機,就做了個東西送給朋友。後來她開始沈迷於探索各種材質的創作性,用很多材料進行創作。

由於Melody是寫真專業的學生,所以也有嘗試將毛線和寫真進行結合。「之前一直都在做平面的寫真作品,突然很想把自己的手工和寫真作品相結合,感覺能創造出寫真不同的意義,比如它的立體性等等。」 Melody的這組作品叫《未知の波動》,照片的部分是偶然拍到的朋友在窗簾後的影子,毛線用來表現這個平面之外的東西。「用了各種彩色的毛線穿梭在平面上,用不同的形狀來表達一種未知的感覺。」

聊到創作過程,Melody說首先會運用手上的材料,「做每件東西之前不會畫圖,或者構思最後一定要把它做成什麼樣子,都是在我做的過程中不停構思、即興創作出來的。」


玩偶小鞋的誕生

兔子小鞋是Melody和好朋友一起創作的玩偶。起因是朋友畫了一隻粉色的兔子的畫送給她,那時正沈迷於做各種手工的玩偶的Melody就把小鞋這個形象做了出來。做完之後就發在了手工社交媒體賬號上,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評論和私信,覺得小鞋很可愛也想要擁有它,所以才啓發了她最後做出一批小鞋玩偶。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個朋友買了小鞋玩偶,他當時正在畢業旅行,所以他帶著小鞋遊遍了日本,每次給我發照片過來小鞋在不同的地方旅遊,給我一種我的孩子在外面旅遊的感覺。」


手作治癒了我

Melody說之所以沈迷做手工,是因為做手工的時間帶給了她很大的平靜和治癒感,最後實體的東西做出來也很有成就感。「它們是我的想法和創意的表現。」 並且她也有在販賣手工作品,會參加很多市集和POP-UP。「在販賣過程中,客人會給我的作品進行二次說明和創作,也給我帶來更多新的靈感。」



Fazhan Guo





郭發展(@developmentgfz),96年生於鐵嶺,喜歡拍照,熱愛手作,繪畫,以及與藝術有關的一切。目前繪畫專攻中國畫方向。

Guo Fazhan, a painter born in 1996, currently specializes in Chinese painting. Her series of works Tǔ Wèi  Qíng Huà revolves around indigenous aesthetics. Tǔ Wèi culture is a subculture derived from rural youths in China. Guo believes that these kind of cultur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al release and freedom. As she said, “Tǔ Wèi doesn't mean ugly, and vulgarity is not a bad thing. Our local rural culture also has its unique charm, and a living culture will flourish on its own.”


土味情話

開始關注郭發展是因為「土味情話」系列作品。「土味情話」系列繪畫圍繞著本土美學文化展開,試圖通過畫作捕捉生活的溫度,尋找生活中習以為常卻又不那麼日常的美。郭發展把「土味情話」看作一種對生活的比喻:「本土的美給我的感受是很強烈,很打動人的;有橫衝直撞的趣味、明艷飽和卻不和諧的色彩。這些特徵無時無刻都在滲透著生活,它們熱烈,有生命力和生活的真誠,這是難得可貴的。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很有魅力,有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審美結構。」

這組作品的主題也包含了郭發展個人的複雜情感,「它傳達了我對生活的態度與情感,以及我對於‘生活趣味’的執著。這是我在繪畫上的一種隱晦的表達方式。」


土味文化的生命力

被問到喜歡什麼樣的生活場景時,郭發展說她喜愛一切鮮艷熱烈的事物。「當觀察周圍的環境,比如各種浮誇的吊飾、宣傳廣告、街道五顏六色的裝飾燈、巷子里的煙酒味、櫥窗里奢侈的美夢、美髮屋裡形形色色的男女…… 是一種獨特的、生機勃勃的本土景象,也是人與生活連接最真誠的語言,是鮮活的狀態。」

郭發展同時也認為土味文化是一種文化釋放與自由的體現。「土味並不是醜,俗也不是壞事。我們本土文化也有與眾不同的魅力,有生命力的文化會自己旺盛生長。」


用絹繪畫

郭發展的畫作是用絹本完成的,這是因為她喜歡絹的材質與透明感,並且用絹作畫能夠在表達上營造出朦朧、和類似夢一樣的感覺。在作品《有喜》中,她刻畫了一扇新婚之夜的窗戶,透過絹的朦朧,光源也幫助這張畫製造出一種氛圍感,突出了中間的「雙喜」。「中間的「喜」字在我眼裡不單單是文字,它夾雜著很多時代記憶與情感,我看到它會不由自主地沈浸發呆,引發出我更深遠的想象。」

聊到創作材料的選擇,郭發展覺得藝術家不該被材料與繪畫類別限制。相比之下,她認為個人的表達以及敏銳地去觀察生活比較重要。「繪畫是很私人的,當我繪畫靈感迸發時並不會對繪畫的材料想那麼多,同時我覺得絹本很能實現我的創作需求和想要的呈現效果,就直接選用了絹本來作為我繪畫的載體。我有時候為了自己的表達,比起考慮材料,更多會在繪畫媒介與技法上花心思,突出更個人化的東西。」



Zilin Li




李子林(@李子_林),也喜歡被叫作李子。製作並獨立出版多本畫集。身份不太好定義,姑且算一個一直在學習並保持偷懶的人吧。

Zilin Li made some self-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andemic. Her creation is centered on “women”, of which “female space” is an initial part. Also, she made a zine for her transgender friend, who she never had the chance to meet even after the zine was finished. Zilin majored in printmaking in college, and Risograph’s layers and charming imperfections are always a surprise to her, which is why she uses Risograph primarily in her publications.


為跨性別的朋友做了本書

疫情期間除了線上以外沒有其他的社交途徑,李子與小侯正相識於這段時間。「小侯就像是在那段比較壓抑的時間里出現的有些酸澀又溫柔的亮點,我們聊他的跨性別與我認識的跨性別,聊重慶和杭州的梅雨,也聊一些漫天無邊際的流言。」後來李子給小侯畫一張肖像,這也是《小侯》這本書誕生的契機。不過直到書完成後李子和小侯也沒有見面,「即便沒能見到彼此,但好像也不是多重要的事。《小侯》的誕生更多的就是想保留這種身處烏雲中卻朦朧著的喜悅。」


關於「女性空間」的Zine

李子的創作主題始終圍繞著「女性」進行,「女性空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女性有很多物理存在的空間,比如女性的衣櫃、女性的化妝間、女性的背包,也有很多存在於社會特定框架下的空間,如女性的思考空間、語言空間、獨立空間。」李子做的《Pocket》就是對於「女性空間」的觀察和思考。

「《Pocket》代表著一隻屬於女生的口袋。我希望它帶有明顯的女性氣質、交織著童年和私密的回憶,畫面和內容上能夠向內,更偏向於‘只面對我自己’」。

這本書是李子對女性空間的期待,也是她對女性偏好的相信。「我相信在絕對屬於女性的空間里會滋養出力量,這種力量可能不需要著急去綻放出來。我們現在對女性主義做了太多疲憊的討論,有時候也許更需要停下來,給機會向內生長,將根系深入一些,讓人無法輕易的拔除。」

製作《Pocket》時,李子手工縫製了每本書封面的串珠。她覺得串珠很像在打結繩,將每一本書的裝訂都視為一次記錄,希望得到它的人也會有這種私人的專屬感。


做書、思考與收穫

聊到做書,李子說她近幾年的印刷作品基本圍繞著Risograph,學習riso也是開始製作Zine的契機之一。「我是版畫系出身,所以對油墨和紙張會有一些自己的執念,Riso擅長的疊壓和油墨的浸漬感總會讓我驚喜。」

製作自己的出版物給李子提供了更多創作思路,「會考慮到不僅於平面或是互聯網成像,而是一件捏在手裡的、有打開方式的的作品。」也因為做書的契機,她參加了很多藝術節與書展。李子發現在出版物的載體下,觀眾似乎變的更加緩慢、循序。「書這個東西留給觀賞者的進退空間很多,它在完全展露之前會一直散髮著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不同的信號,被吸引來找我聊天的讀者往往也會使我受益,為我帶來了喜愛的社交環境。」



Wenlu Bao




鮑文璐(@eemeimao)是一名綜合媒介與多媒體藝術家。她的作品多呈現面部、皮膚與身體,以克制的詼諧與挑釁展現女性的內在危機。

Website:baowenlu.org

Wenlu Bao is a multi-media artist who currently based in Brooklyn. She concentrates on female inner crisis and disorder while self-portrait and explicit female perspective have always been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her works since the first piece. The discovery of hidden contradictions under seemingly peaceful life awakens her and anger coming after that partially forms up her inspirations. A versatile system has been created based on her original pieces.


憤怒與平和

鮑文璐的大多數作品在視覺上很有衝擊力,她說自己習慣用「強硬的方法」和「強烈的氛圍」去表達觀點。追根溯源,這和她的性格與「反饋世界的方式」有關。

「現階段我接收到的信號、過濾的信息、產生的反饋大多出於,或者說充滿著憤怒與叛逆。我考慮過也許一些溫和的妥協能為我帶來更廣泛的受眾,更有可能將我想表達的聲音傳播出去。但很快也意識到這種心平氣和將會抹殺我的生猛與挑釁,不是一件好事。不同層面的傳播都需要人去做。」與此相反,鮑文璐的攝影作品多以靜物為主,畫面簡單而平靜。攝影對她而言是可以幫助她清空思緒的事。「當我不加修飾地只攝影時,可以更少地思考、更多地觀察與感受。」


對身體的探索欲

「我對身體與皮膚質感的興趣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第一部可以拍照的mp3。但由於長久的壓抑文化,之後的許多年都處於模糊的本能狀態,我自己對這種偏好並不知情,更不要說理解其中緣由。後來隨著成年、出國,加上身體解放思想的廣泛傳播,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身體的親近與探索慾望。」比起具體的五官與器官,鮑文璐想做的是描述一種狀態與情緒,並在此之上對具體話題進行探討。「這也是我建立個人視覺體系的動力。」


身為Feminism與亞洲女性

近三年來,鮑文璐開始瞭解到女性主義是什麼、身為女性意味著什麼。與很多成長中漸漸有了自我意識的女性一樣,她知道了自己在承受什麼、她需要反抗什麼、她曾經難溯其源的憤怒是在訴說什麼,「這種認識上的清醒帶給我的改變是醍醐灌頂的。」

鮑文璐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與同齡女性群體一直有些微妙的格格不入。「我無法強迫自己融入卻又羨慕她們得到的優待,這曾經給我的自我認知帶來了很矛盾的割裂感。」她目前對性別的思考也經歷了認知更迭,開始接受許多新的東西,也會抵御一些看似新、實則新壺灌舊湯的陷阱。「我嘗試盡可能包容地接受作為一名女性的自己,也能在周遭反饋上保持一定程度的淡泊與清醒——我將這歸結為一種「力量」。」

在回到上海生活之前,鮑文璐曾居住在紐約。東西方的雙重生活經驗和「亞洲女性」的身份讓她更加明確地意識到了「視角」這件事。「我的視角首先是非常女性的,其次是非常亞洲的,再其次是非常年輕的。我盡最大努力在創作中以個人方式保留這三種視角——不陷入對這三種視角的偏見與懶惰概括,同時將其有效傳達。」


藝術家與真誠

和鮑文璐聊起現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可以為自己貼上「藝術家」標籤的創作環境時,她覺得「自己是一名藝術家(這關乎態度與決心),但也仍在為成為一名藝術家而努力(這關乎能力)。在我看來,真誠是藝術家的根本。」關於這種「真誠」,鮑文璐也有非常具體的理解。「真誠意味著敢於面對自己的疑問與怯懦,敢於探討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話題,無論它是「微不足道」還是振聾發聵;不要被所謂權威掣肘去做一些隨波逐流的無意義探討。」

被問到什麼樣的創作者在她的定義里才能被稱為藝術家時,她說「我會將許多不同領域、媒介、層面的創作者認為是藝術家,只要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與思考、闡釋真誠的能力。」



Jimi




雞米(@jimmychickenrice),雞米目前三分之一個身份是寫字樓里坐班的3d設計師,工作之余進行創作。雞米的作品里的身體無關消費,無關商品,帶著慾望,甚至更多意義。「我理解中的身體永遠要衝出自己的領域,永遠帶有衝創性,永遠要外溢擴張,永遠要非轄域化,非固定化、非空間化,要遊牧,要在成千上萬座無邊無際的高原上狂奔。」慾望誘發身體的自然衝動,從而打破理性,摧毀了世俗構建下的自我。

Jimi is a designer who uses 3D as a medium to create imaginary plants that do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In addition to plants, "girls" often appear in Jimi's digital world. Jimi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the cyber female bodies, attempting to establish subjectivity beyond gender, which is her way of breaking the rules of the binary system.


創作與靈感

「在創作時,一部分靈感來自夢境。」雞米有一個小小的超能力——在醒來後的幾天內會突然記起夢的內容。夢境場地的構建、對話、人物表情和一些細節全都歷歷在目。她認為這是潛意識里自己對自己的重組和再塑造。「夢境中關於自我和生死永不停歇的爭論,現實生活帶來的真實而又痛苦的感受……這些虛幻的東西,把我包裹得密密麻麻。」在她看來,建模作為一種視覺輸出,是與感受力相關的非理性在作祟。


植物帝國

在佛教繪畫中,有一副叫做《檀林皇后九相圖》。它呈現了美艷的檀林皇后死後屍體腐爛成白骨的九張圖示。植物的樣貌變化從嫩芽到腐朽,也是如此向死而生的時間印記。以此為靈感,雞米嘗試著以3d作為媒介,虛構這個世界上完全不存在的植物。「作為美艷之物且充滿生命感的植物,我把不相干的部位和材質嫁接、混合在一起,超出了現實植物的樣貌。這或許是潛伏於表層之下,本真生命的模樣。我想要通過3d這種媒介去構築一個從生到死,從繁榮到腐敗,擁有極致的、血腥的生命力的虛擬植物帝國。」


女孩、身份與身體

女孩的形象常出現在雞米的創作中。可以看到迎合男性凝視的女性形象,也有為愛奮鬥的守護戰士,還有嘴裡含滿不知名液體、手裡握刀的穿孔妹妹……「我一直都在努力踐行一個前提:思考自我。自己是誰,是什麼促成了我們的身份。」當觀眾和這些虛擬的、不存在的女性形象對視時,大家看到的是她構建出的屬於女性的主體身份。在這個世界里沒有敵人,不存在單純的性別二元對立。她構建出全部的女性身體,建立超越性別的主體性。「這是我打破世俗規界的方法。」
11:50:37
Monday Nov 5 2018